关于申报“十四五”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教务处发布时间:2021-09-06浏览次数:155

各系部、有关处室:

按照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宁教高师〔202112)要求,现将开展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请各系部、有关处室认真组织,按照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参加。

一、项目类型及名额

1. 市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

2. 市级实训平台(2个);

3.市级科技(教学)创新团队(3个);

4.市级骨干专业建设点(3 个);

5.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6.市级产业学院(2个)。

二、建设周期

2021-2025 年。

 三、遴选条件

(一)市级重点学科(高水平专业群)

1.建设思路明确。紧扣南京市战略性产业需求,特别是主导产业体系、产业链与四个名城建设对人才、创新需求,开 展建设。鼓励交叉融合。

2.标志性成果突出。十四五期间能瞄准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产业链发展,在资源平台、学科团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系列显示度高的标志性成果。

3.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特色,积极在服务南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贡献,形成典型案例 2-3 个。

4.学科(专业群)建设基础好。团队成员 10 人以上,副高以上职称 4 人以上。学科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 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专业群带头人应具有硕士学位的副高级 职称。学科(专业群)方向明确、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学科近 5 年承 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得科研奖励 3 项以上,出版和发表科研论文、论著 50 篇(部)以上。

(二)市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平台)

1.能承担和完成省市级研发项目。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致力于解决我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技术攻关难题,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或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已经或有望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在本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

2.学术(实训)带头人的学术水平较高,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研究、技术队伍。

3.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室(实训平台)面积不低于 500 平方米,并相对集中;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 300 万元。

4.原则上应是学校已经立项重点建设的科研实验室(实训平台),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

5.必须有市级以上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作为支撑。

(三)市级科技(教学)创新团队

1.具有一定的创新成果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在相关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创新成果,或显示出较明显的创新能力、研发优势和发展潜力。

2.团队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团队成员不低于 10 名,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团队成员(含带头人)之间不互相兼职。

3.团队研究方向需符合我市主导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方

向,着重解决我市重点发展领域、行业和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难题,主要从事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有重要意义的应用研究,或开展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原则上应是学校已经立项重点建设的团队,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

(四)市级一流专业(骨干专业)

1.专业定位明确,培养方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2.专业管理规范,对接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对接国家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近三年无教学事故。

3.教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有 3 类以上省级及以上与本专业建设相关的专业、教学类奖励或支持项目。

4.专业团队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团队和基层教研组织建设措施有力,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无师德师风问题或学术不端行为。

5.申报时有一届以上毕业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五)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注重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

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江苏和南京市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层次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决策咨询,在服务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发挥南京高质量发展智库作用。

2.基地带头人学术造诣高、在省市内外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已有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和成果积累,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能适应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多方需要。

3.具备较好的研究基地实验(实训)和人员条件,应至少有 10 名以上专、兼职研究人员。

4.必须有市级以上重点建设的相关学科(专业)作为支撑。

(六)市级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重点基地)

1.学院现有建设基础良好。正式挂牌,独立组建且正式运行。办学定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方向,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建立了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

2.合作企业具备良好资质。合作企业(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本领域行业领军型企业,有省级以上重点研发机构,经营状况健康稳定,无不良记录,原则上有不少于 3 年的校企合作经历,且共建效果良好。

3.组织管理架构相对独立。学校赋予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管理一定的自主权限。以高校联合行业领军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建立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有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学院日常管理运营团队,有适应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4.服务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学院实行差异化建设与发展,突出学校比较优势和所在地主导产业需求,与南京“4+4+1”主导产业发展体系对接,推动支撑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且成效显著,能够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5.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学校安排资金保障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合作企业围绕产业学院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创新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有必要的投入,或将行业最新的实验仪器设备、课程资源等软硬件资源投入教育教学过程,具备与培养规模相匹配的师生实习实训基地。

6.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学院拥有一支满足教育教学实训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实现双向流动、双向互聘。

四、时间安排

9 20日前各系部、有关处室将项目规划书交教务处,学院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议,择优向市教育局申报。

五、经费安排

对于遴选确定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每年按以下标准安排预算,保障项目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平台、产业学院20 万元/个,科技(教学)创新团队、一流专业(骨干专业)、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0 万元/个。

请各系部、有关处室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项目遴选工作及项目规划书的填写。

联系人:陈云霞,联系电话:18061231110

 

附件:

1.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2.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高水平专业群)项目规划书

3.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平台)项目规划书

4.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科技(教学)创新团队项目规划书

5.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一流专业(骨干专业)项目规划书

6.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规划书

7.南京市属高校“十四五”市级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重点基地)项目规划书

 

教务处

20219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