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2日,学校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教育实践团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玥带队下前往位于淮安市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感受新时代的脉搏与革命精神的传承。
黄花塘外寻烽火,烈士碑前忆壮猷。黄花塘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
追思往昔情无限,展望今朝志更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纪念馆变为思政教育的“课堂”,实物、照片、历史资料素材成为思政教育的“教材”,团队师生驻足凝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历史资料,重温新四军在黄花塘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浴血奋战、保卫国家的历史画面。在研学过程中,思政中心高金金老师充分利用现场资源,为师生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和互动教学。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行走的思政课让全体成员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通过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他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使命与担当。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化石”,既有精神形态又有物质形态,为了将红色资源传承好、发扬好,思政课是必不可少的,“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追溯与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我校思政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生动性,推动校内校外资源有效融合,不断拓展课堂半径,构建“看得见”的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构建“听得进”的思政课,用好红色资源,做好思政教育。
编辑:贺竞男 金慧敏
审核:张 玥
终审:张 玥 金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