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枝新闻”“我苏网”平台报道:创新课程设计 南京这所学院开启“太空教学”模式,全文如下:
2024年,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师生牵头研制的“南京号”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成功发射,这是全国职业院校发射的第一颗科普卫星。该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展示了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在航天领域的突出表现,也使得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逐渐成为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3月24日,记者来到该校实地探访了这一专业。
在学校的卫星测控与创新工坊里,同学们正在模拟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全流程。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学生李根说:“虽然说是一次模拟,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火箭发射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据了解,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的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开设于2021年,面向卫星通信与导航产业,旨在培养集卫星通信、导航定位、位置服务、信息处理、高精度测量、地理信息等“通、导、遥一体化”应用人才。学校创新开发了《卫星制作与设计》《立方星数字化设计》等课程,将真实的卫星拆解、组装、编程融入课堂。学校信息工程系教师黄威告诉记者,学生们通过亲手拆解、组装卫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卫星的整体结构,通过给卫星编程、接触大量的数据,更清晰地掌握卫星各部件的实际功用。
经过反复实验与模拟推演,学校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的陈婷雨同学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她说:“航天工程作为典型的系统工程,其严谨性远超想象。每一个实验参数的毫厘之差、每项操作流程的细微偏差,都可能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变量。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存在,让我对航天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保持零失误的专业素养愈发钦佩。未来我将以更高标准夯实理论基础,持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航天科技发展积蓄力量。”
2024年9月,学校建成了国内职业院校首个卫星地面接收站与测控中心。这里配置了卫星测控展示及操控设备,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平台,还为卫星的后续运营和数据接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南京号”运行到卫星地面接收站信号可接收区域时,师生们就可以下载太空音视频及高清遥感图像,将课堂延伸至浩瀚宇宙。 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战略,创新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教师卢玉皖介绍,“通过引入PIE等专业软件平台,构建了覆盖环境监测、农业生态分析、城乡规划测绘等领域的实景教学系统。学生在沉浸式工作场景中处理了海量遥感数据,系统掌握了行业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实战基础。” 随着卫星应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航天资源,开发卫星制作与设计、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特色课程,并依托卫星的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中心等平台,与航天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信息工程系教师黄威表示:“目前学院已经与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久的将来,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一定会有非常广阔的未来。”
学校信息工程系主任王国珍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通、导、遥一体化”人才培养为突破口,通过深化产教协同、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与航天产业链适配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梯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人才支撑。
报道链接:“我苏网”
https://m.ourjiangsu.com/news/2025/3/24/1353800029936218112.html
荔枝新闻:
https://m.jstv.com/news/2025/3/24/1353803937362407424.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
编辑:臧 琼 金慧敏
审核:陈雪
终审:张 玥 金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