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草行动” 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寻访普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

发布者:许青娟发布时间:2015-11-27浏览次数:504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对大学生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也需要生动的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更需要灵魂的渗透与撞击。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无数的血泪与屈辱被浓缩成了一个冷酷的名词,没有细节的屈辱史、悲惨史是无法让人铭记于心的。带领大学生们去寻访历史的细节,走进历史的真实,保持对历史的痛感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实一体化的践行,也是探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有益尝试。

       为迎接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到来,1125日下午14点,在我院党委的推动下,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系分团委,联合南京网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全院积极响应“紫金草行动”。人文社科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40名党课培训班成员,来到普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前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爱国主义“岁月纪念”教育课。

       中午1点半,距离原定的开课时间还有半个小时,40名大二党员班的同学早早就来到了普德寺丛葬地纪念碑前,他们有的拿着鲜花,有的拿着扫帚,很快,铺满落叶的石子路被打扫一新。纪念碑经过雨水的冲刷和同学们的擦拭,显得更加庄重肃穆。

    两点整,思政中心的董志鸿老师走到了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普德寺丛葬地纪念碑前,重启苦难历史的记忆之门,走近历史的细节。”随着董老师缓缓的语调,同学们屏住呼吸、表情凝重,时空定格在193712月的南京城、那个苦难深重的城市,空气似乎凝结了。

   之后是默哀仪式。在老师们的带领下,40名同学顺次将手中的鲜花,恭敬地放在了纪念碑前。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默哀仪式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勿忘国耻!”“必须时刻保持对历史苦难的痛感!”“纪念碑就是我们的哭墙!”人文系13物流周暄哲同学说,他曾经多次经过共青团路的电视塔,但从没想到在这样闹中取静的地方,还深藏着这样一段苦难,“回去后,我会继续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有机会,我还会去别的丛葬地看一看。”

       逝者已矣,来日悠悠!本次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仅要让同学们铭记这段苦难,更是要将这份历史痛感内化为自强不息的基因代代相传,筑成永不坍塌的精神长城。

    愿警钟长鸣!

[ 关闭 ]